夏商周斷代工程給出的夏代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瓦店祭祀遺存的使用年代為距今4000年左右,已進入夏代的紀年范圍,為夏代早期的祭祀遺存。該成果揭露了大型祭祀遺跡的全貌,讓夏代早期的祭祀情景“重見天日”。
“在河南禹州瓦店遺址的西北部偏南處發現龍山文化晚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平面呈‘回’字形,面積800多平方米,在夯土建筑上發現用于奠基和祭祀的人牲數十具、動物犧牲數具以及其他大量的與祭祀活動相關的遺跡和遺物。該祭祀建筑使用時間長達百年。夏商周斷代工程給出的夏代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瓦店祭祀遺存的使用年代為距今4000年左右,已進入夏代的紀年范圍,為夏代早期的祭祀遺存。”在日前召開的“2022夏文化論壇”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方燕明介紹了河南禹州瓦店遺址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揭露出大型祭祀遺跡的全貌,讓夏代早期的祭祀情景“重見天日”。
凹于地表下的祭祀場所
瓦店遺址所在地河南禹州,古代歷來被稱為“夏地”,文獻中關于夏禹、啟的記載大多與這里有關。瓦店遺址面積達100余萬平方米,是龍山時代嵩山東南地區的中心聚落。
據《禮記·祭法》記載,“壇”和“墠”是古代各級貴族用來祭祀祖先的場所。二者形制不同,“封土曰壇,除地曰墠”,“壇”指的是用土堆積起來的祭祀場所,如大家熟知的天壇;而“墠”凹于地表之下。
“瓦店WD2F1建筑是墠,是祭祀地祇的設施。中國人素來有天圓地方的觀念,傳統上天壇為圓形、地壇為方形,WD2F1建筑為長方形。”方燕明介紹說,《論語·八佾》中有“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粟。曰,使民戰栗。”的記載,可見松柏與夏商社稷有關。在瓦店WD2F1建筑上,考古人員發掘到的松柏有可能就是夏朝的“社樹”。WD2F1建筑有可能為“社”類祭祀場所。
在該祭祀建筑上,與祭祀活動相關的人牲和犧牲,與燎祭有關的紅燒土面、表面堆積、紅燒土坑,與瘞埋有關的五谷坑、重要遺物坑,與宴饗活動和祭祀季節相關的螺蚌坑,與祭祀建筑有關的柱洞等的發現,一一證實了專家的推測:這里就是當年夏朝人祭祀的場所——“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人對于祭祀的重視可見一斑。不僅祭祀的神靈眾多,祭祀的方式、禮節也極其繁雜。
而由文獻記載和學界研究可推知,當年在瓦店祭祀遺跡中“被祭祀”的對象,可能包括土地神、社稷神、五祀神等,以及百物之神等自然神,還有“人鬼”,即包括先祖、先師、功臣等的亡靈。
有如此多的神明需要祭祀,這座墠的使用頻率可想而知是很高的。方燕明介紹說,瓦店遺址祭祀場所發掘出的多條圍溝似乎表明,由于當時的人們長時間、多次使用此處進行祭祀活動,才需要多次維護,多條圍溝可能就是多次修繕使用的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