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種什么就可以賣什么,也容易賺錢?,F在,必須不斷地創新推出新品種,才能贏得市場。”廣西南寧金之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金都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廣西南寧金之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系臺商王金都2015年投資成立,是一家以果樹新品種選育與引進研發、種植推廣示范和科普教育為主的臺資農業企業,現有兩個種植基地,面積達800畝。企業成立以來,在推動廣西與臺灣農業科技交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20年10月,該企業被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認定為“桂臺農業合作示范基地”。
今年67歲的王金都來自臺灣高雄,20年前來大陸發展,原計劃70歲退休,但現在看來他這個計劃可能要落空了。
“我的種植基地里,有很多新品種,商家比較青睞,需求量很大。我估計一時半會難以退休了。”王金都說。
王金都2015年來到南寧后,開始發展火龍果種植和育種,在南寧市曾有3個火龍果種植和培育基地,面積達到1000多畝,培育并注冊的“金都一號”火龍果,憑個大、心紅、味甜成為火龍果市場的“搶手貨”,在廣西累計種植面積一度超過30000畝,多個種植大戶選用他選育的果苗。
王金都說:“我公司里聘請有多名臺灣農業專家,我們與廣西農科院合作,培育出了多個果樹新品種。”
“金都一號”火龍果、“金都三號”百香果、“金都一號”木瓜等十幾種果樹新品種,是王金都在大陸發展的見證和收獲。無一例外,這些新品種王金都全部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對自己比較有信心,所以用自己的名字來做品牌。”王金都說,大陸龐大的市場,成就了他的事業。因為技術出眾,王金都的果園,成為商家爭相拜訪的地方,業務也隨之越做越大。
王金都介紹,他公司培育出的百香果新品種,被深圳一家公司看中,和他簽訂了長達二十年的合同,每年向他購買上百萬株果苗。
“大陸的市場實在是太大了,大陸市場的規模及所呈現的機遇,是待在臺灣的人難以想象的。”王金都說。
大陸不斷出臺的惠臺利民政策措施,給王金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他說,到南寧發展時,當地政府對他很關照,為種植基地建設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今年當地政府還給他的企業補貼100多萬元人民幣。
王金都有信心立足廣西繼續從事水果種植和培育。他說,廣西南寧城市包容性強,政府對臺商也很支持,臺商在南寧發展比較順利。在南寧這些年,企業獲得了發展壯大的機會。
為了不斷適應市場,作為老臺商的王金都相信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贏得市場。他現在已放棄火龍果種植,大面積改種新選育的百香果和木瓜新品種,目前市場反應良好。“這十年,大陸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強,現在我還有多個品種正在申請專利,每年我們都有價值不菲的專利轉讓費。”王金都說。
作為在大陸發展比較成功的臺商,王金都鼓勵臺灣年輕人到大陸闖一闖。他表示,到大陸創業有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完)